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校為讓新加入樹德團隊的老師們能更了解學校定位、目標、方向,並能全心投入「教學」、「研究」、「服務」的工作,人事室於96年9月4日舉辦新進教師研習會,由校長朱元祥主持,暢談治校理念,讓30位新進教師在開學前即能認識學校的運作流程與目標,共同為本校邁向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學型大學而努力。

朱校長以「學術」、「知性」、「快樂」、「希望」的校訓,期勉教師在研究上、教學上鑽研「學術」的精進,才能延伸教學生涯;培養學生在通識教育上「知性」的人文素養;營造「快樂」的氛圍,才能發揮學習與教學的創意;「希望」是引導的目標,才是學習與教學的持恆方式。

本次新進教師計有30名,其中有15位是具有特殊專長的專案教學人員,其他皆為博士級並具助理教授以上資格的教師。新進教師中,資訊學院有5人、管理學院9人、設計學院12人、通識教育學院4人。本校的四處六室三中心一部一館及五院的一級主管也都積極參與研習會,提供新進夥伴迅速融入新的教學環境與熟悉各項事務流程。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學院

來到樹德科技大學這個大學轉眼已快三載! 記得初到高雄時,對這裡的一切人、事、物都感覺到生疏,幸而有系上幾位老師如練維鵬老師、楊肇傅老師及葉家宏老師的指引與幫忙,我國才漸入佳境。
在視覺傳達設計系這大家庭裡, 最讓我感覺窩心的就是系上同事相處非常融洽。來到系上後,除了前系主任蘇志轍老師的叮嚀外, 現任主任郭挹芬老師亦不時問後我在教學及生活上的一切種種,並且交代系上楊裕隆與陳月英兩位資深老師在旁協助我能迅速進入狀況,了解系上學生概況與分享教學上的一切種種。楊老師與陳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分享,對我真是受用無窮。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學院

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是由很多人互相傳授所組成,藉由這次教學心得分享,希望提供給各位老師參考。
實施教學之前,請各位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成份與背景。以流行設計系來說,學生來源非常廣泛,除了部份學生來自普通高中,主要來源為技職學校。而且類別包含商設組、美容美髮組與家政組。每一組的學生屬性都不一樣,例如商設組同學的基礎繪畫程度較佳,美容美髮組同學則可能有國手隱藏其中,家政組同學則普遍非常務實。同學的來源不同,常常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方式與態度。
本系日間部學生大都以本校為第一志願就讀,以技職學校同學來說程度屬於中上。但是本系設有進修部,進修部同學來源非常廣泛,同學的成份與背景更加複雜。有些時候進修部同學的求知慾以及學習態度比日間部同學更加猛烈。常常對沒有“料”的老師不太客氣,因此也對老師造成壓力與困擾。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學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句熟悉而又古老的話語,傳承了千百年來,教育家們的理想與心聲,“樹人”既已百年,“樹德”則可謂更是任重而道遠,在春風化雨的旅程中,我只是一個輔拾起行囊的旅人,以筆寫下些許支字片語,希望對大家在這個園地裏的付出與耕耘,提供一點點幫助。
樹德科大是一間很可愛的學校,有著初生萌芽階段般的生氣活力,也存在著現實結構下的無奈。其實進入樹德就讀的學子們,其內心都充滿著良善與熱情,無奈在升學主義的旗幟高張下,這批與你我有著宿世緣份的青年朋友們,在過去的某段時空與歲月中,或因家庭因素,或因個人因素,都曾在青春的心靈之中留下失敗的陰影;不可否認地,絕大多數的學生與家長都亟欲將學生送往國立大學就讀,一方面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一方面又可得到社會上較高的評價,這與歐美先進國家有不少一流大學都是私人興學有所不同。在這種現實前提下,進來樹德就學的學子們在內心深處往往就先有一種“我本來就比較差”的錯覺,如果,在大學生涯之初期又受到師長們的“強化”,則此一挫敗的心理將可能磨滅開啟學生潛在力量的機會,此種“低人一等”的潛意識自然就擁有“自我實現”的可怕能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是師長們不可不防的現象。
也就正因著樹德的學生們的特殊心理現象,在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上,亦應與國立大學的學生的教學方式有所差異以資因應,以下就個人拙見加以整理提供大家作參考: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用社會學院

在應外系已進入第8年,經驗觀察中,學生普遍有幾個特質。首先是學生的素質:學生的英語程度除有逐漸下降的情形外,學生的來源不一,有些高職背景是來自商業或資訊處理科,本身的英語能力沒有特別加強。還有就是招生的競爭使得北部的學生來南部就讀的意願低落有時還得從轉學考試招收足額學生,這也讓招收到的學生素質不齊。導致老師對學生的期待容易落空。再者,學生的學習態度普遍較為被動,學生程度原本不佳,不知道如何學習,或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成效不彰的情形更加嚴重。所以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背景先做出不的了解後,再決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何,並且要時時關心學生的學習情形,並增加師生互動的管道。除了利用學校所提供的互動平台之外,也可藉由電子郵件或線上即時通訊軟體的幫助,與學生交流。就因為學生普遍學習動機不強,程度不佳,所以能讓學生信任老師,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學習的困難,應是首要的工作。唯有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教學熱誠與真誠,學生才會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教導。老師也應該設定學生能力範圍內能達到的目標,讓學生藉由學習的成就感,繼續學習。
另外從系上的行政執行方面來看,課程與系主任的多次變動也使得政策的實行沒有一致性,人事的穩定性不足容易導致教師們花在協調的時間增加,在執行的時間減少。因此有些政策無法得到貫徹而缺乏成效。可慶幸的是,以上情形正慢慢獲得改善,同事間已有共識不因人事變動而輕易更動課程。在攸關學生權益時,會邀請學生代表參與討論,以求政策符合學生期待。
再就老師的教學配合部分,因為有四個學制的關係,學生族群的背景差異性很大。在職專班的學生大多是年紀稍長的社會人士,他們的學習需求大多傾向能立刻實際應用的技能,而四技的學生大部分對自己的未來尚未有明確的藍圖,因此在學習目標上較為混亂。而一般來說,老師的學習背景大都來自於傳統大學,學習經驗與心態均與所教的學生迥異,必須能以同理心了解學生需求的差異,才能夠在符合學生的需求下,有效的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因為小班制的實施,使得老師所需要配合的教學內容多樣,在準備教材部分必須要多費心力。所以同事間的教學合作有其必要性。教授相同課程的老師可以彼此分享教學內容與經驗。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學院

運籌管理系學生大部份源自於高商或高工教育體系,綜觀本系學生數理程度與邏輯分析能力差強人意,但其課外活動力強且多才多藝,唯學生從事於讀書、研討、及學習風氣缺乏且尚待加強,其肇因於代代不良學習環境沿襲,故造就大多數學生具有「臨時抱佛腳」之讀書習性,此學習狀態不應隨之每況愈下,而極需改善與變革之以提升學生素質與未來發展潛力。個人服務於電子業界近十五年,深知就業所需本職學能、工作倫理、及管理能力之需求,技職院校畢業生終究以就業為導向,因此了解學生興趣、啟發大部分學生潛力、及提示未來就業方向為教學主要重點,故課程安排與修習科目應依就業與職場需求為方向,並適度解釋理論之職場用途加深學生印象,其次運用課程實作、軟硬體工具應用、及實務案例教學內容為輔,方可達理論與應用結合之功。
個人教學歷程不長 (僅三年有餘),但願提出拙見供新進教師之參考,建議點為:
1、訂定紀律與保有上課良好秩序:上課紀律與秩序可保障專心上課學生權益,課程中學生聊天、講電話、睡覺、讀其他書籍…,足以影響其他學生上課情緒與破壞學習環境,故授課老師應訂定上課規則與維持上課秩序。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學院

2002年由業界的設計工作轉至樹德科大生活產品設計系擔任專任教師已入第五年了,若併合之前的兼任教學共約11年,但直到現在,對於設計教育工作仍在摸索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稱職的設計教師。
由於產品設計是一門綜合運用的學科,基本上包含美、工、商學知識,而近年來相關心理層面、社會層面與專利法學層面的知識日受重視,知識內容更顯多元,因此在準備課程時,常面對許多問題,例如:第一,課程內容該涵蓋的範圍大小,授課內容太多恐學生無法吸收,但教太少又恐知能傳遞無法適切時代需求,學生會喪失競爭力;第二,課程方向是否為就業導向或產業比賽導向,以強化學生未來就業力,但如此是否是失去大學應崇尚的「生涯多元發展」與「自我求知」的教育價值;第三,授課時如何調和理論解說與實務演練,如何闡述設計教育最核心的價值--「直接互動與經驗傳承」;第四,作業份量的多寡與作業評分如何確保公正與公平性,如何鼓勵雖資質不佳但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生,如何維持課堂上熱絡的學習氣氛;上述問題對我而言是重要的,相信對一般設計教育者應也是頗値得重視的課題。在個人歷年的教學過程中,這些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且每位學生對老師的反應往往有所差異,然教學的對象是人,若能抱持著關切的心情與熱忱,於授課中透過多位意見型學生的即時回饋,機動調整做法,取得適度平衡,於執行上可獲得正面效應。
就進一步實際操作面而言,個人多年來試圖建立起自己的設計教學風格,尤其重視學生的作品展示及同儕互動,此以為激勵學習動機的手法,長期實施後具有極大效果。由於常於課程中營造公開展演的情境,使設計系學生必須對同學、非本科系學生,甚至是媒體廠商(由教師主動邀請)公開表現設計成果,學生的榮譽感受到鼓勵,產生被報導及欣賞的期待,對設計品質呈現揚升效應。除了提供學生作品的媒體曝光率外,為增進師生互動與每週學習成效,於授課時特別注要以下原則,其一,開學時就課程大綱加以講解,並說明作業方式及評分比例等學生關心的事項;第二,上課投影片、作業及範例檔案等儘量上傳於學校數位學習平台以供學生課後複習;第三,實施點名制度,並將出席率視為考核的一部分,教育學生負責任守時的觀念,完備品行的陶冶;第四,評分時分列多項單元(如平時考核、期中考核、期末發表、學習互動、出席考核等等),避免集中評分,落入潛意識的偏好,造成不公,此外對於遲教作業者須採取懲戒措施,確實執行,維持公正性。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訊管理學院

三年半前有機會進入樹德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系當專任老師,開始接觸跟以往研究工作性質相當不同的專職教書經驗,對於教學必須面對面的與學生互動,一開始因為沒經驗也是感到有點惶恐不安,剛進來時經過系上資格較深老師的教學經驗傳授,讓我得以開始在教學這條路上成長,雖然至今也只有短短三年半的累積經驗,但因為每學期不斷的修正自己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教學的方法,所以從最初的毫無經驗,慢慢的自己也摸索出些許的教學心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學首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因此教學不是僅僅在教室而已,更是校園裡,在研究室,在電話中,在試卷上,隨時隨地的溝通與互動之中。互動的目標就是贏得同學的心,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和他們一起努力追求他們學習目標的伙伴,是他們的知音,是能幫助他們通往成功之路的朋友。
雖然我曾經在文化大學只兼過一年課,但加上來樹德幾年,觀察發現各校之間學生的程度不一,課程內容也不大相同,即使是同一班級程度也多有落差,因此教學技巧必須依學生上課反應適時作調整,不可一學期從一而終或一成不變,否則容易忽略學生學習狀況。因此個人在樹德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淺見,在課堂大概有三個要注意的教學原則提供參考,包括引發興趣、利害關係及輕鬆教學等三項。以下就此三項教學原則分別說明: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學院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筆者去年八月進入樹德國際企業與貿易系服務,儘管短短的兩個學期,不過,數算過往的職涯卻已近十六年。回首十三年來的教職與兩年多外貿實務工作,滿載的回憶,是喜樂,也是感恩!喜樂的是,喜歡自己的工作並且樂於學習;感恩的是周遭的人,無論是來自於上司、同儕的幫助與鼓勵;亦或是學生所帶給我的回饋與教學相長的機會。不可諱言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時而會歷經挫折、掙扎或甚至是失敗。然而,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學習在失敗與痛苦後,抹乾眼淚,努力前面,為自己喜愛的工作繼續堅持,不是嗎?

教學的再思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學院

很幸運地,從民國八十九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隨即進入樹德科大服務,至今將近七年的時間裏,在教學工作上,我內心始終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我:「當老師者在離開人世後,上天堂容易,下地獄也很容易,端看自己如何選擇!」,這句話讓我在教學工作上,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思索著要如何教導學生,畢竟,教學工作就如同在栽培可造之材的園藝工作一樣,工作項目繁複且艱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是一個需要融合愛心、耐心及良心的工作。
一棵堅實強壯能成材的大樹,它的成長,必須立根於有充分養分與水分的土壤及無拘限能充分伸展枝葉的環境中,並經過大自然風雨及病蟲害的錘鍊,而逐漸壯大。身負教育重責大任的老師,就如同園藝師,而正處於學習成長階段的學生,則如同迫不及待想要長大的幼苗;身為老師者,除了要給予多方面的知識養份之外,更應該還要思考能給予什麼?我想應該是還要更細膩的思考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知識及心智的起點,予以適當的引導,幫助他找到想要吸收的知識及如何學習的方法。於是乎,教學就變成了一個「交心」、「教心」、「引領」的過程。要教之前,就必須先讓學生了解老師是很誠心誠意的想要傳授知識的,然後,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期待,再依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及學習心態,給予具有延伸性的知識,並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使學生能依據其知識的起點累積其想要學習的知識,由老師的身教引領學生學習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不論在知識及心智方面,均能逐漸成長茁壯。
另外,學生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或升學,是學生很在意的事情;對於跟學生未來畢業後職場工作技能相關的知識,在教學工作上,亦需予以關注,需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在某一職場領域內所需的技能是什麼?老師在進行相關課程內安排時,就依此技能所需的理念、操作方法及執行步驟,擬定如何使學生能從概念的形成,逐步進到能動手操作,課程進程就由大一開始的基礎概念介紹,逐步在大二、大三、大四的課程內,依此基礎鋪陳延伸性的課程,使學生畢業前能熟悉職場上某一項所需的技能而順利就業,甚至奠立學生至研究所深造的基礎。當然,不同的學生,其需求的面向是不同的,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其所需的技能,必須每個老師願意依其專長,彼此分工、合作、協調,共同營造使學生能有多種選擇的學習環境,這種讓學生能依其意願而能選擇的學習方式,學生應該是會樂於學習的。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用社會學院

教學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事教學的這幾年當中,我一直思索著一個問題:「學生愛聽或想聽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上課內容?這些內容對她們有幫助嗎?」,身為教師的我能否體會的到,我是否會因為離開學生的時代太久遠而無法理解學生們在想些什麼?
我自己的求學歷程其實非常平順,中間只有一些小波瀾並無大風雨,讀書取得知識或好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管老師上課內容課堂上是否聽的懂,到了考試一定要弄懂,每個大學生是乎在我的那個年代,都有這樣的能力或自我期許。因此也或多或少造成我教學上的迷失,讓我和這群年輕人產生了所謂的「代溝」。這幾年和學生們搏感情的過程當中,才真正體會到她們的心聲,也造成我教學上的改進,雖然要兼顧每個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我希望教書不僅是單向道而是雙向道,甚至必要時變成圓環或匝道,更希望讓學生們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身在幼保系的我面對著是一群主要來自各個幼保科的學生,她們的生物學及化學基本能力都不足,因此教生理學的我面對極大的挑戰,如何讓這群學生能夠進入生命之美並且體會它甚至能愛上它,因此我的期待是不僅是課堂上流著口水打呼的人數減少,更希望參與課堂互動的人數能增加,問問題的人數能夠增加。拜現代科技之賜,生理學的影片或短片愈來愈多,網站上一些人體器官模型的動畫也都找的到,稍微費點心思要找到並不困難,我只需費點心思將這些現代科技適當的穿插進入上課的各個章節,並引導她們去欣賞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及體會人體之美。往往收到的回饋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也讓她們漸漸不排斥上課時動點腦筋,並試著體會老師的心意。從事神經生理學研究的我其實有點偏執,我對神經科學的喜愛其實從未減少,藉著帶研究生的歷程往往會有新發現,我會藉著課堂上分享這些研究的新發現,希望能藉此吸引部份想繼續讀研究所的學生,讓她們體會到部分研究的樂趣。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識教育學院院長推薦

我在創校第二年時進入樹德,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到樹德時,全校只有四百多個學生,偌大的校園裡只蓋好了兩棟建築物:一棟宿舍、一棟教學大樓,剩下的便是一塊塊有待整地開發的雜亂草堆。那時學校旁還沒有高速公路經過,校門之外便是荒郊曠野,天黑之後什麼都沒有。住宿的同學們處於這樣克難的環境之中,每天的生活非常簡單,早晚就在兩棟僅有的大樓間往返遷徙,在寂靜的校園裡渡過他們的青春歲月。十年下來,這兒已不同於以往,學生人數擴增為一萬多人,幾棟重要的建築物也陸續完工,高速公路也接上了;不僅交通便利,校園變得更熱鬧而有活力。然而一座校園的美麗,除了有形的建設之外,更可貴的是來自於那些無形的、在每個同學心中所留下的青春記憶。
記得有一次上國文課,我要每個同學描寫「校園裡最喜歡的角落」,結果發現,雖然他們都是初來乍到的大一新鮮人,卻也能很快地在這兒找到屬於自己的安靜角落:有的是操場旁的某個長凳上,有的則在寄情湖畔某棵樹下,有的是可以臨高遠眺的陽台,也有的找到了可以坐看落日餘暉的階梯;不過也有人說,宿舍就是他解放心靈的舒適角落。除了獨處時的呢喃細語,更有繽紛多彩的語笑喧譁:有的在生日當天被丟入寄情湖,也有的在宿舍門口外經歷一生難忘的款款告白;有些是傳誦以久的校園神祕傳說,更有學長姊故意嚇人的鬼故事第一現場。這十年間,許多人由當年的青澀稚嫩變得更成熟穩重,也在這個校園中留下了或苦或辣、又酸又甜的美麗回憶,編織屬於他們純真而炫麗的青春舞曲。
也許,學校可以計畫編寫一本《青春故事集》,效法古代的采風之官,採集每一屆學子心中各色的青春記憶;成就另一種非官方版的樹德記錄。相信在更多的十年後,這些斐然動人的故事會勾起許多人當年純真而美好的回憶。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用社會學院院長推薦

「日月百代之過客,行年亦為旅人」。日本江戶時代的俳聖-松尾芭蕉,這樣寫在他的書上,而開始了他的旅之人生。日月循環,今年學生旅人也將離開校園,和芭蕉一樣開始人生的旅程。
我的台灣之旅,從花蓮開始。我也跟芭蕉一樣徒步走在太魯閣峽谷,從天祥走進去太魯閣的深山裡,那些被一般台灣人稱為「榮民」的人住在那裡。大部分的人都超過70歲,現在的話已經超過一百歲了吧!她們都相當和善,他們的另一半是都來自於這山脈裡的原住民。男人們講的話都是重口音的大陸普通話,女人們也只會講些微普通話,到底他們是如何互相溝通呢?我是這麼想的,而他們的時間是如何過去的呢?
我在舞鶴台地迎接那一年的端午節,台地的道路上有好多士兵接連不斷的經過。台地上面聳立著史前時代的巨石,巨石在這期間看著所有路過的人類。人類總有一天會在這世界上消失,而巨石永遠地在那裡聳立的,它的時間是如何過去的呢?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學院院長推薦

我的大朋友們,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與你們相處的四年的時光就要悄悄地畫上一道休止符。說一聲珍重,是滿懷的祝福;道一聲再見,是深情的期盼。畢業,就是這麼一回事,還沒輪到你時,是滿心的期待,輪到你時,卻又令人不捨…。四年前,當你步入樹德校園時,我和你一樣,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燕巢。四年來,我在各位的身上看到成長與茁壯,看到各位從青澀轉趨成熟,心中有很多感觸。近日來,最強烈的感觸莫過於「各位即將遠颺,而我仍在樹德努力!哈…可別留下來陪我。」
相較於現實的社會,單純的學生生活將會是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部份。同學的愛也將伴你一輩子。當你年過三十,你可能記不起來老師的名字,但決忘不了熬夜趕作業的日子;你可能記不起同學的名字,但決不會忘記大家的綽號與相互照應的感受;炎炎夏日的教室裡,叫人昏昏欲睡的課堂中,你想到的可能是冰箱裡的汽水和宿舍裡的床;北風呼呼的冬季,你想到的可能是二宿的鍋燒意麵和自己那張溫暖的床。書本,書本只是考前不得不抱的“佛腳”;作業,作業只是一起熬夜胡搞瞎搞的結果。至於書本裡頭的道理,恐怕要等到你在專業的路上跌了跟斗、摔了跤才會回頭來找尋的。真理,常常是我們錯過了才想到要回頭來找的東西。
  走過了年少的青澀與不可預知的愛怨情愁,再經過社會的歷練,人才會變得圓熟。畢業並不是學習的終站,而是另一學習階段的開始。今年六月,樹德校園裡的驪歌盪漾在美輪美奐的新禮堂裡,看著圓潤飽滿的彩色氣球飛揚,彷彿看見你們在樹德的收穫滿行囊,和即將遠行的歡欣與雀躍;濃烈的不捨情緒與想念的心,不由得從內心深處竄起。緣起緣滅,相處了四年之後,我們又將面臨不可知的機緣,雖然我們不再相伴,但卻聲聲祝福。但願各位本著堅毅的精神,繼續追求圓融與完美的心,度過每一個充實而愉悅的日子。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訊學院院長推薦

還記得樹德剛成立之初只有兩棟建築物─教學大樓和一宿,兩棟建築物間的那排小欖仁樹不僅乾扁,更像新兵剛報到一般。回想起來,當時校園裡到處充滿著草創的氣息,教學大樓裡到處都聞得到油漆與裝潢的味道。由於當時所有的教職員與學生約四百八十人,白天全擠在教學大樓裡,倒也覺得校園內充滿生氣。儘管當時沒有我們現今引以為傲的電子公文系統,但是跑公文的速度倒也挺有效率的,因為各處室幾乎都在同一樓,與各系之間也頂多幾樓之隔,加上當時各處室的行政人員必須相互支援,在這樣的密切互動下,同事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革命情感,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因很多事情是在老師捲起袖子的帶領下一起動手,也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師生情誼。

轉眼間樹科大即將邁入第十年,圖資大樓、設計大樓與行政大樓相繼落成,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校園的成長。每天傍晚從圖資大樓走到禮堂打球總是充滿感動,因為第一年的時候是在教學大樓露天的中庭很克難的打羽球,十年了,終於有了自己的體育館,也備感珍惜。寄情湖與校園內的花草樹木穿梭在這些建築物間,增添了許多感性與柔情,校園內花草樹木每天彷彿都在爭著訴說樹科大的成長。每天早上當我進入校園時,看見新落成的行政大樓與大門口兩旁的花草樹木迎風搖曳,總是會讓我不自覺的微笑,心裡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吾家有女初長成。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學院院長推薦

進入樹德已滿三個年頭。今年跟著我帶的導生班-國企系進修四甲的同學一起畢業,感覺真好!無論是教學或研究這條路,時常有挫折與徬徨的時候,很開心有這一班同學陪伴著我,讓我人生的體驗更多,生命的路也更開闊。常常在心裡想跟這可愛的同學們說,不是導師陪著你們,而是你們陪伴著我。你們給予我的鼓勵是我持續耕耘的原動力。因為你們除了工作之外晚上來學校進修的這份心之外,其中還有人身兼數職,有的都已經是媽媽了,這些都讓我由衷地佩服你們。
如今大多數的同學都已經順利取得大學學位,踏上人生另一個階段。看到大四最後一學期許多同學面對未來徬徨的眼神,讓我覺得身為老師的能力實在有限。但是一路陪著這些同學走來,最常聽到同學跟我說的話就是:「老師,請您放心我們都是大人了!會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的」。想想這句話更覺令人心疼這些懂事的同學們。我也常在想,若我亦是他們的話,可能無法像他們般的懂事。因此,讓我更加佩服這些同學的勇氣與毅力。
前不久,學校行政大樓落成了!這對樹德是件大事。現在每次走入校園中,無處不感受到樹德這些年來的成長。草木更加扶疏,設施更加健全,新穎的建築點綴著校園更加美麗。整體學校的發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在硬體上,學校總是給予所有老師們充足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在軟體上,行政人員對老師的態度十分友善,讓老師們在教學、服務表現有更好的後盾。面對學校對老師在教學、服務、研究上的各項基本要求,雖然有時有點兒快跟不上學校各單位帶領樹德向前衝刺的腳步,但是看到大家這麼拼命努力,自己也不敢稍有懈怠了,提醒自己趕快跟上學校的步調。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