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98學年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院教學優良教師-曹金增老師.JPG 

我對私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個教《憲法與人權》教師走進教室心境之另一篇章論述→社會正義與通識教育

 

一、台灣欲解決通識教育根本問題之應有的思考和方向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楊幸真老師.JPG 

 對於年輕學生而言,性與愛是他/她們渴望瞭解或擁有,但在正式教育課程中似乎一直是不易教的課題。不容易是因為性與愛的議題無法只有抽象學理的講述,缺乏真實生命經驗的交流與對話,這樣的課程與教學註定無法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只會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離去或在課堂上表現出令人覺得「難以應付」、「吃東西」、「打瞌睡」或「愛聊天說話的惡魔」。因此要如何貼近學生的生命經驗、對話性、愛議題,讓這樣的對話具有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而非像是電視綜藝節目或談話性節目呢?因此,我想要分享這幾年以來在應用社會學院開設通識教育「性學與愛戀」課程的教學方法,希望藉由拋磚引玉可以和各位教師同仁一起交流教學經驗,使我們的教學更為精進,與學生的互動更為良好,大家的教學更為有效愉悅。

        在「性學與愛戀」課程中,我運用女性主義教育學及結合敘說探究與民族誌研究法,發展出四個教學策略:「『破冰』教學」、「說故事」、「將熟悉之事變陌生」與「對話」。由於篇幅關係,在這裡我分享第一個教學策略--「『破冰』教學」。暖身或破冰,是深度訪談中常用的技巧,用以打破雙方彼此間陌生的距離,並企圖建立友善關係,以利日後互動及開啟雙方的理解。我將這樣的技巧用在準備第一堂課,因為沒有規劃的第一堂課會讓學生覺得它是「假期的延長」,反之有備而來的第一堂課能夠激發學生上課的動機,加強課程與他/她們自身的關係,及建立學生的學習期待與學習意義。因此,我對第一堂課加以規劃設計,在第一堂的「課程介紹」進行三項教學任務(teaching tasks)。

 第一,「說清楚講明白」的暖身任務:清楚說明課程理念,讓學生瞭解授課目標、教學單元安排(說明各週單元規劃原由及單元間的關係)、上課規定、作業特色與用意、本課程欲營造的氣氛,包括將課程常規清楚說明及對學生如何參與本課程的期待。第二,直接談性與身體的「破冰」任務:學生對於授課教師要如何「談性說愛」是好奇與猜疑的,第一堂課不僅是老師想要瞭解學生,學生也在第一堂課觀察、打量教師,是會如傳教士般的強調性的道德規約,或是大家長心態苦口婆心的告誡性的危險,還是不敢談性改用其它議題作為替代?因此,在敏感性極高的「性學與愛戀」課程,我認為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瞭解其對於談論性議題的態度、認知與價值觀,以及在這樣的一個態度與價值觀背後的學術思考與認知。第三,運用問卷進行資料搜集的任務:設計開放式問卷來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期待,以及對性的先備知識、認知與態度,作為後續發展單元內容和對話的基礎。

        從之後的學生互動與教學過程中發現,有計劃地介紹第一堂課,是一個好的開始。這個好的開始,可以為日後課程的成功打下一個基礎。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陳俞君.JPG 

找尋合適的切入點

   記得博士班的時候,曾經修習一門我指導教授開的特別課程,該課程是為了驗證及發展早期療育親子遊戲團體所開設的。課程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親子遊戲團體的哲學基礎及整個運作架構,最後能在跨專業團隊的合作下,執行親子遊戲團體。每堂課教授在說明了該堂課的大綱後,便花了許多時間進行討論,每位學生從各自的專業領域,提出個人對該主題的想法及建議。在一陣腦力激盪之後,教授總能適時點出大家隱而未現的共同問題,並統整歸納大家的發言。這樣的對話,總能讓我有所頓悟,解開我的疑惑,並且更進一步讓我深入整理自己的專業。這樣充滿生命滋養的學習經驗帶在我身上,讓我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要有這樣的能力,讓我的學生同樣地享受學習。

        回顧剛教書的時候,或許因為年輕,野心很大,總是想把學得的知識全部敎給學生。往往兩個小時的課程,準備了許多投影片,口沫橫飛的講述內容,希望學生能有所收穫。不料學生上課的反應不但不如原先預期,學習動機反而減弱。在沮喪之餘,總是抱怨學生程度太差,不夠認真。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我更能看到當時教授之所以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是因為教授能掌握學生個別學習需要與思考方式,從中找尋可以適切使力的點,支撐起學生的專業知識。有這樣的看見,搜尋更合適的教材,以及思考如何改進授課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我每學期努力的目標。我也學到,看起來簡單的教育理念,卻是得要誠懇地向學生學習,並且紮實地修正實踐,才能如其所是的開展落實。

        我同時也感受到,教師教學的獨立自主性,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若缺少深厚的校園文化、有理念的教育行政與互相砥礪的同儕,教學將成為缺輪的行車,無法順利駕駛。因此,我衷心感謝朱校長、林院長以及兒家系的夥伴共築出如此優渥的教育環境,讓我能「教中學」,繼續努力為學生找尋合適的教育切入點。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杜思慧老師.JPG 

以前我自己就讀戲劇科系時,常被其他校系的同學們用一種酸溜溜的語氣說「喂你們系上同學怎麼都不參加社團或聯誼呀?」,我很難和他們解釋,每堂表演課、肢體課和排演課的功課,已經把我們課餘以外的時間用光,就算我們很想參加社團也難。於是他們又說,「那你們不就是演戲,為什麼需要那麼多其他時間,排練又是什麼呀」,我也很難和他們解釋,我背完台詞以後還要和其他同伴練習,加上身體的詮釋或語氣的雕琢,最後才能成就出可以賣票品質的演出。雖然我的朋友、家人們很難明白,但只要我請他們來看過幾次演出之後,他們就會明白,「喔原來你的時間都花在這些事情上了…。」我想,溝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讓不同領域的人明白我們在做的事情、受訓練的過程及等等,是很重要的。表演藝術系及這項行業的種種,想像起來好像很簡單,不過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演演戲,但它背後所需付出的辛勞,沒有經過的人其實真的很難想像。像是第一屆的學生們現在正準備著畢業製作,以其中一齣做為例子說明,這是齣特別從美國買了版權的音樂劇,而一個導音樂劇的導演其實最好是能同時有音樂和戲劇訓練背景的,甚至應該要能有對空間、舞蹈、或燈光的認知才能選擇以這樣的志向作為畢製。而表演者更是必須要能跳、能唱、能演才能真正的詮釋表演。於是這組畢製同學七月便開始練身體、聲音,到十月初的現在終於要上場了,可是也就在這個時候,幾位演員發現自己的聲帶過度使用而受傷,他們聲音忽然沙啞或失聲,這讓他們崩潰不已…。但即使這樣,這個痛苦的經驗也是一種學習,當有了「技巧」以後,還要知道如何能「保養」才能「維持」,太多東西要學了。

藝術不是不易親近,而是不夠被明白。表演是關於傳達(delivery),如何將台詞語句意思傳達出去、如何利用手勢姿態正確的傳達、如何將情感傳達出去,看似好像只有表演者才需要的訓練,其實也是一個人格培養的訓練。我常對學生說,即使他們以後出去不做戲、不再表演了都沒關係,只要在這個過程裡經由表演的學習更認識自己、更體貼到他人,我相信他們不管在那個行業都一樣會成功。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陳俊東老師.JPG 

教學本來就應一視同仁有教無類

謝樹德科大的朱校長、謝副校長、程教務長、翁英惠院長、楊彩玲主任與眾多長官及同仁們的厚愛、提拔我在今年二度獲頒此一殊榮。對一位非台灣本地出生、國語說得不太標準的我來說,能再度獲得此殊榮感到非常的驚喜,因為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别與傑出的地方,再加上國語的不標準是我教學的一大障礙。在思索我獲此一殊榮的原因,可能由於本身所任教的科目大部份都是非理論科目,以技法及設計討論科為主要,也是本身的專長所在,自然能發揮自如,如果學校要我教有關學理的科目,可能我會成為教學最差的老師。所以每位老師能在本身專長的科目領域上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教技法的老師必需要讓學生佩服、敬重你,以你為學習的目標,所以老師本身也需具備相當的實務技能,因為這不是一科講義科目,老師本身必需實地操作,但由於離開業界已八年多,雖然偶爾會進行產學設計案,但畢竟已不是天天繪圖設計產品,在技法上已不如在業界時之能力,所以在每次上課前都必需預備及練習以保持相當的水準才能安心上課。由於時代不斷的改變與進步,雖然技法是不會改變,但教學也需因應市場所需以調整教學方向與內容,不能一套拳法打一輩子,就如永春拳也有改進的時候。

    另外設計實務課程是系上的主軸課程,學生在這些課程中的表現好壞會直接影響以後升學及就業的機會。因為大部份廠商及學校會先看來面試學生的作品集。設計實務的課程大部份是以討論及評圖為主,但教師必需恰當的安排每次作業內容,並撑控學生的進度,有時候也需適當補充業界實務的經驗,讓學生能獲得書本中未有的知識。而老師與學生討論作業時除了授業解惑外需彼此相互尊重對待。對每一位同學都應肯定重視,同一態度對待。不能因為某些同學是你的TA、精英或你要延攬的學生就特别對待,這有違師道,教學本來就應一視同仁有教無類。你的 T A或精英可在課後再給予必要的指導就好。一般來說設計實務的課程在進行構想階段都以討論及評圖方式進行,若要認真與每位同學討論, 往往會超出課程時間1到2小時,這時不願繼續討論的同學可安排到Office Hour時討論,甚至可利用skype或MSN作討論工具,這更能拉近你與學生的距離。你的用心學生會看得見,所以用心與學生討論,盡量不要用批評的教導,盡可能以鼓勵的方式教學,特別在評圖階段,可特別顯明出較好的同學作品作為鼓勵,使其他同學有學習的目標,對不好的作品之批評需點到為止,也不能只作批評,需提出合理的修改方向,這樣學生才會信服與你。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陳佳杏老師.JPG 

我在臺灣完成我的學業,直到現在都還持續對感興趣的事物學習與進修,我從未忘記老師在課堂上對我的回應和指正。我以前的老師影響我很多,從他們傳授給我的知識、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他們對學生或對社會關懷的舉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的學習與生活。他們當中,有的變成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典範,有的則像父母或朋友一樣,是我平常日子關懷祝福、而煩惱時想去交流諮商的對象。直到今日,我仍跟師長保有聯絡,他們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記得學務長鄭時宜老師曾在一場教學分享的演講裡,請教師聽眾們試著回想自己的學習經驗,自問「您對老師的記憶是什麼」來檢視自己的教學。距離學生時代事過境遷,所以回想起來,我不太能記得當時老師上課教的內容,但卻清楚地記憶了「老師的態度」。例如:我能記得哪個老師很兇、哪個老師很好、哪些老師有令人崇仰的「溫、良、恭、謙、讓」;哪些老師顯得盡責與溫暖。雖然我應該要能記得課本上的學理才對,但至少,在回憶想起的第一時間,率先腦海出現的竟多數是老師的「姿勢」,而非「知識」;這對我真是嚴肅的省思啊。也就是說;投入教育的過程,為讓學生習得充分的知識技術,不斷充實自我以豐富授課內容,雖然是件重要的事;但實際上,有護犢對待的愛心耐心、這樣直接的身教行為,更是擔綱老師所不能忽略的事。

    教育是「傳承」的工作,傳授之間的拿捏進展,我還有很多需要加油的部份,但我很願意像我以前的老師一樣,正面影響我的學生。我期勉自己會是學生的重要顧問,能傾聽他們的聲音、並且一同分享我們正共同擁有的大學學院生活。當我面對各式各樣的學生,我知道他們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觀點與能力,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與生活經驗,和他們互動、就算是一個小小問題的評論,也可能像打開一個個的罐頭般,出現很多不一樣的內容;一起分享創作經驗、一起進行議題討論時,我很願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遭遇到的問題,因為他們可能像過去的我一樣;面對著關於價值、關於生活的挑戰和失望,不免困惑迷惘。

    要後天培育出一個十全十美的年輕設計師是困難的,那些成功的獲獎者在台上承接榮耀時,我想,台下最感動的應屬他的父母、再來就是他的師父、老師;我認為父母和老師,都是最甘願當孩子們成功之路鋪路石的人。而即使不是那麼所謂的台上成功,如果能夠把一份設計工作做好、做得適當,就是很好的貢獻;而我可以作的重要事情就是陪伴與鼓勵,期勉學生獲得跟我同樣的知識與技術,甚至他們可以獨立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創意、並且願意勇敢和辛勤的耕耘。我希望他們將來畢業走出校園、面對多變世界時,仍保有遠見與冒險的勇氣、勇於去營造美好的未來。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陳逸聰老師.JPG 

優良教學讓樹德永續,學生成就使樹德茁壯

 

私校教師壓力真是大,教學、研究、服務、招生、導師、兼任行政服務等諸工作,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有時自問自省,樹德科大定位是以教學應用技術為主的科技大學,那教學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學校要永續經營,學生成就很重要,那注入學生養分的完善教學則是關鍵。

上回聽了鄭學務長時宜教授一場精彩的演說,的確有感而發,「樹德設備資本無法與台清交成相比,但所有人都問古又文是那個學校畢業的?」試想,樹德如果短短二十年產生了十位古又文,所有的人一定會問許許多多的問題?而且想真正知道如何運作?我想,產學產值、期刊排名等固然重要,但不太可能完整回應這個問題。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李廷圭老師.JPG 

努力做一個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與求學精神的教學服務者

首先感謝學生與委員們的肯定與鼓勵,個人會珍惜這項榮譽並持續努力。

    本人在本校服務已超過十年,在教學的過程,一直苦思如何能夠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得畢業的同學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畢竟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要如何做才能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標,是任何一位老師的職志。以下是本人這些年來的教學理念與心得,希望本人這些經驗與淺見能夠提供校內各位同仁參考。

建立學生的願景: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戴麗淑老師.JPG 

 轉眼間至樹德科大任教已進入第八個年頭,這些年來送走了許多孩子進入社會,每當學生回娘家時,總會問他們「你們了解當年老師對你們說過的話吧?」,孩子們總回答「老師,我們總算清楚領悟你曾經對我們說過的話了」。每位老師就像是學生在校的父母,總擔心孩子未能在畢業前 ”Get Ready”,擔心他們出去後被刁難、拒絕,更害怕他們受委曲。所以,每次上課中除了專業課程的傳授,更重視的是學生「態度」的養成,因為「態度將是別人看你的高度」。每次開學的第一堂課,總要和學生來一場遊戲規則的訂定,學長姐們也總是在新的學期對新生們耳提面命,要注意戴老師的課,種種的威脅與利誘,讓學生對我又愛又恨,一再的在他們耳邊碎碎念,也因而贏得了「戴媽」這個頭銜。

 記得讀過一本書,對於書中內容印象深刻且動容,作者簡媜因先生的學術交流,帶著孩子遠赴美國旅居四個月,因孩子從學校帶回了一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因而寫了一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我曾經想過,那我又該送些甚麼給學生,讓他們在面臨挫折與困境時,協助他們面對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我要送學生的第一樣禮物是百寶袋。在學校裡老師們都是臥龍藏虎的,要想辦法把每位老師的寶一一挖掘出來,放入自己的百寶袋內,當有一天你需要用到時,你便不用有求於他人。

 第二樣禮物是橡皮筋。永遠保持彈性,隨著環境週遭的改變,隨時調整自己,適應環境。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楊一峰老師.JPG 

非常感謝樹德科技大學的朱校長、謝副校長、陳清燿院長、許寶東所長與眾多教師同仁們的關注與推薦,使我得以在今年獲此殊榮。其實我與各位老師一樣,只是單純地透與經管所研究生的課堂互動,把自身所學的經管與商學領域知識傳遞授予給學生。在此目標下,教學的關鍵就在於學生是否能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專業。如果學生不懂得所教授的內容,除了對同學耐心之外,相信身為教師的我們,應多花一些時間再鑽研,探討如何增加教授的技巧,使學生能有更好的學習機會。畢竟每位同學都是有心前來樹德科大經管所,若讓他們每天來學校上課都是空手而回,那真是我們當老師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獲得最大的收穫。因此,我常把自己放回學生的角色,從當學生的角度檢視自己的教學內容是否是學生可以接受的範圍,並隨時留意同學上課時的反應,當發現大部分同學出現不懂的表情時,便主動地詢問同學對上課的內容是否有問題,或利用下課時間與學生多加互動,了解同學對上課內容所吸收的程度,作為在課堂中與同學的更近一步的回應。

       成為經管所的授課教師的確是需要用心力、體力、腦力及智力與學生互動。面對充滿對商學管理有學習活力的研究生,除了需要生活上的關懷、心靈的輔導,更需要思維上的引發。而很多研究生是在職生,是已經有很多年的社會工作經驗,他們經常需要面對工作、家庭、學業,因此是與他們一同分享生命的歷程,並給予生活及學業上的協助是更為重的。我的作法是將研究生必須要學會的課程重點放入上課的投影片內容中,其他稍有難度或進階的部份則列為補充教材。經過幾學期的實際授課後,很明顯地,我發覺教得多而雜不一定對研究生好,與其在一節課中給學生幾個雜亂的管理概念,不如好好地用同樣的時間,把其中較重要的概念弄懂,這樣日後便有機會再講授其他進階的部份。

       與研究生互動,傾聽是表達真誠的方式之一,注意自己的表情的同時亦須平行的敘述對方的言談一次,並稍加整理。其實與研究生互動並不難,關鍵在於傾聽,要看著他並給予他所熟悉的言語、重複他所說的關鍵語詞,這往往就能因此達到與研究生互動的功效,使對方說出心裡更深層的言語,促進更深層的討論,達到所討論的問題的核心。我一直非常珍惜擔任經管所教師的這個機會,與學生分享生命的歷程及生活經常需要面對的工作、家庭、學業。把他們當作是朋友、親人,尊重他們是一位碩士研究生。我認為站在講台上授課,並給予適當的學習領域是同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之ㄧ。因此我極願意地扮演一個知識傳授的橋樑角色,使同學與所學的知識能連結,使生命因知識的學習與延伸也就精采了起來。與經管所研究生的互動相處中,實質獲益的是學生與我,因為學生將他們既有的經驗豐富了我的生活。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院教學優良教師-傅懷慧老師.JPG 

 

學生是老師心中的小星星

樹德科大企業管理系學生大部分對數理科目沒有太大興趣,而我所教授課程都是學生們頭痛的科目(統計學、管理數學…等)。對學生而言,翻開課本就看到密密麻麻的豆芽菜歪七扭八的聚在一起,怎麼樣都難以下嚥,更別期待學生會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常把自己放回學生的角色,從當學生的角度回視自己的教學內容學生是否可以接受,適時調整教材難易度及授課方式,並隨時留意同學上課時的反應,當發現大部分同學出現茫然的表情時,便要主動詢問同學對於上課內容是否有問題。而例子全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Discovery、櫻桃小丸子、選舉、生活小常識…』來吸引同學回應上課的內容,這樣一來,在課堂中便與同學間有互動,上課過程也不會那麼無聊。

感謝樹德科大的陳青耀院長、王昭雄主任及同仁們的厚愛,讓我今年獲頒院教學優良教師。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方式並沒有什麼『傑出』的地方,只是單純地想把自身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用知識當標準,要孩子死讀書;不要用考試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好壞與成就;面對特質不一的學生時,心理想著如何去開發學生的潛能,深入學生的內心,去真正的了解學生,並將眼界放在與學生同一個水平線上,與學生一同成長,進而能夠點亮所有被遮掩或未發掘的小星星,鼓勵他發揮獨特觀點,陪伴他共創美好的世界;因為每個獨特的孩子,都需要懂他的老師及家長關懷與提攜!每個學生都是滿天星斗裡的一顆小星星,即使再渺小也有他的光亮與價值,只要師長們能聚焦與放大他的亮點,一顆閃亮的星星便誕生了!每位學生不管是大星星還是小星星,都是我心中最閃耀的一顆星。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傑出教師-鄭國華老師.JPG 

在94年8月踏入艷陽高照的樹德科技大學,開始了我在教育界的生涯,從第一次踏上講台進行講課,滿心緊張惶恐的心情,到了現在站在講台上已能自若的講課,這一切的成長都是來自於樹德科大良好的教學環境。在今年很榮幸的能獲得樹德科大教學領域最大的榮譽,如同先前的獲獎教師一樣,心中除了喜悅之外,更是相當惶恐。任教於樹德科大的每一位老師其實都是教學傑出優秀的,而自己本身更是有許多需要去學習及請益的地方。而今透過次一機會各位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也希望能與更多老師進行交流。

          在來到樹德科大任教之前,我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了有9年的時間,從到大公司的小工程師到小公司的設計部門經理,都會有一種感覺---學校剛畢業的學生怎麼什麼都不會,無論是國立或私立大學畢業的都一樣,也剛好有這個機會來到樹德科大任教,當時來教書的心情只有一個---就是把我會的技能跟實務經驗教給我的學生,讓他們能學習更多除了課本上之外的知識,因此我選擇教書的初衷算是相當的簡單。韓愈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每位身為老師都知道的道理,但是要能確實做到真的很難。以下是我的教學理念及方法:

1.讓學生知道你重視他的存在

一個班級上課的人數可能會有50至上百名學生,我的習慣開學第一堂課一定會讓學生知道我會在一個半月內的時間認識每一個同學並正確叫出他名字。這樣做會讓同學知道老師是隨時在注意他的存在,也隨時在課堂上能關心他的學習動態。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傑出教師-鄭時宜老師.JPG 

企業管理系-鄭時宜老師

  塑造形象享受槓桿

有一次我和畢業校友聊天,學生吱吱雜雜說:「老師,您還是像以前一樣每天笑嘻嘻,很熱情」;「老師,我記得您以前說過『如果要擺平所有反對的聲音才能做某些事,那麼這些事,就不用做了!』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耶,我現在會比較勇敢去看待別人的反對了」。另一個學生也加入談話「對呀!老師,就是因為我大一時您跟我們說,高中畢業生一年級念起專業課程會比高職畢業生吃力,但只要能堅持下去,二年級以後就會有不同的局面,我就是靠這個信念苦撐,我大三時真的領到書卷獎耶!」,「老師,您說名字是世界上最悅耳的聲音真的一點都不錯,我是公司新人時就靠這一招,讓同事都願意幫我。」同學七嘴八舌回味當年我教他們的事,我很欣慰他們帶走這些有「生活含量」的價值觀,我想身為一個老師的價值也莫過於此!

漸漸的,我從學生的分享中體會出,學生可能不會記得老師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但是對於老師在學生心中所留下的印象與鼓勵的話卻可以記憶深刻,就如同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所言:「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所以當我們要學生對學習有熱情,自己就要展現出我們對教學上的熱情;我們教育學生「只要公司敢給您機會,你就要勇敢去接」,我們就得用豐富的行政資歷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我從不覺得自己比學生優越,我常跟他們分享自己大學時期的那段青澀歲月、學習障礙與渾渾噩噩,我告訴他們「我們是ㄧ國的!」。當感情的基礎建立了,接下來我要灌輸他們知識時就會變得輕而易舉,因為他們早已為我敞開心扉。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