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企業管理系-王昭雄老師


王昭雄.jpg



站在教學舞台上,每位老師都有他教學的特色與訣竅,經由諸多教學優良老師的教學經驗中可發現,要達到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條件不外乎要有熱情、關心、耐心、愛心教學技巧等多項條件。多數人將「七年級」的大學生視為社會的新一輩族群,徒有光鮮外表、自大驕傲的態度,但卻無法承受工作上的壓力與職場的挑戰。因此,個人認為現代的老師,在面對「功利」加「草莓」的現代大學生,需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與自我「釋懷」能力,才可以有 (1)較高的教學評量分數,(2)避免變成被輔導對象,且(3)有機會獲得優良教師。
良好「溝通」技巧
放眼望去,幾乎所有教學評量差的老師都是因為與學生溝通不良所引起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話,在心靈中留下深刻的負面印象,也有可能讓老師引來無法計量的煩惱。過去個人也受過這種困擾,曾經有學生向我抱怨,為何電腦教室座位不足,還開放給本系的學長姊來修,當時僅簡單回答:「再過 2 ~ 3 週後就會有位子空出」,雖然經驗告訴我,這種現象已成慣例,每年都會發生,但由於不良的溝通,造成學生不諒解,認為我過度開放名額不合理,事後證明我所言不虛,但學生的不信任已造成。良好的溝通技巧,是獲取學生好感與認同的利器,是雙方彼此接納的橋樑,學生對於喜歡的老師會有較積極的學習態度及上課態度。要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溝通上老師需放下身段,讓學生和老師處於一個人格平等的位置上,重視學生的尊嚴與獨立人格,不可以漠視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並應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與尊重。

自我「釋懷」能力
我想所有的老師或多或少都有被學生「投訴」甚至「修理」的經驗,試想當一個導師班同學處心積慮要你在向學校報備旅遊申請書上簽名(事實上又不需要你帶隊),當你簽完名後,側面聽到這位同學對其他的同學說:「笨蛋!老師若不簽名,那出了事誰負責?」,這時候的你心裡是不是很“澎湃”。再者,當你指導學生專題,並協助學生通過申請補助,學生按月領補助費用,而最後結案的人是你,你會不會很無奈?覺得有種掏心掏肺卻被當成狗屎一樣的感覺。多數老師歷經這些經驗後,也多心灰意冷,很難再激起對學生的熱情,因此自我「釋懷」能力是現今教師需具備的基本能力。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如此,退一步來想,也許下一個「學生」會更好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