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休閒運動管理系-莊鑫裕老師


莊鑫裕.jpg



第二個10年
來到樹德已經第10個年頭,以往被認為的「敬老尊賢獎」今年突然接二連三地跑進我的教學生涯,如教育部服務滿20年優良教師獎、本校服務10年績優獎,這些獎使我不自覺得思考「我是不是老了?」。第一個10年我任教於國民小學,那是第1次被頒發教學優良獎,如何被評選我已忘了,只隱約記得考評的主要指標好像是服務年資。
第二個10年再次被獲選教學優良教師獎,難道「資深教師=教學優良」?這個答案在樹德科技大學不是「=」號。自本校設置教學評量機制起,終於可以不再以自己主觀的觀察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是透過客觀的評量分數來獲知學生對課程整體的評價,並且可經由學生填答的程度來了解他對老師教學的準備、教學的態度、教學的方式、課程的需求、評量的難易和學習滿意等。除此之外,也可透過統計平均數和標準差來比較同門課程、同系課程、同院課程和全校課程的差距。以上種種學生的學習反應,在以往或許須要經驗的不斷累積才能精準的判斷,也就是熬到「資深教師」才可能擁有的功力,但是現在因為教學評量機制的輔助,提供更精確的資訊,使「資深」的年限縮短了。
初入教育界時經常聽到資深前輩說:「教越久熱情越減」,似乎「資深教師=沒熱情的教師」,這個答案對我而言不是「=」號。自國小教育環境轉入大學教育,教授對象也隨著轉換,以往只須按照既定教材進度的授課方式,現在全然不同。我面對的是多元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不再如小學生單純;學校各院系又有特色發展規劃,單一教本教學已不能符合潮流,必須思考創新教材、實施創意教法。如此的改變讓我從資深又回到初任教師的心態,努力的思考課程發展方向、學生該獲取哪些知能與技能、教材教法的選擇與調整等,當「以學生為本」的建構個人教學環境時,我突然感受到心境越來越充實,動力越來越大,且每年的調整,心境也逐年的增強,好似教學熱情不斷地湧現。
回顧這二個10年,學習的對象截然不同,接觸的教材教法也截然不同,教學評鑑機制更是天壤之別,但唯一相同的是「教學熱情」的不減。我不確定還有沒有下一個10年?如果有,我願意維持「教學熱情」,不會因為「更資深」而減滅「教學熱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