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運籌管理系-杜宇平老師


杜宇平.jpg



個人擔任教職今年已邁入第9個年頭,從初次上台授課會紅了耳朵的情形,到能在大禮堂面對過一千多位高中生演講升學講座能侃侃而談的經歷,個人自覺蛻變了許多。此時能有榮幸獲得本校院教學優良教師,特別要感謝公共事務室能提供在校外面對各種不同情境演講的歷練機會,及這些年能互相交流教學經驗的老師們。

個人深覺,教學是擔任老師最重要的工作,而提供學生所需要的知識,才能做好老師應盡之本份。其實教學方式和手法因人而異,以下就個人在教學的體認與經驗,與各位分享。

1.因材施教:由於個人在高等教育求學過程中,皆在高教體系的學校,故於任教初期易以自己求學過程的認知,來衡量目前學生之學習態度與成果。但將個人的經驗套用於教授學生的思維,將會使自己失落感過大,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究其原因,歸咎於本身對學生之期望太高,且目前教授的學生數理能力、邏輯與想像相對較弱,但若能配合多媒體教材及應用軟體,配合實例演練,相對學生亦較能有較好的學習成果。

2.確定課程教學目標與方法:個人在多年的教授課程中,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資訊應用、科學方法與管理知識。其中資訊應用之課程,設定為學生需會實際操作。而科學方法課程,除須讓同學了解理論之基礎外,亦須配合應用軟體,讓同學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至於管理知識課程,一般會以應用課程管理知識分組執行報告撰寫,而其中老師對於報告主題方向的訂定,將是決定是否學生可獲較好學習成果之重要因素。

3.實施證照課程:由於本系學生繼續升學的人數不多,而面對就業市場,學生又覺得自己無一技之長。在此情況下,學生想要增加自己能力的證明,考取證照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以個人在本系推動證照輔導課程的經驗,學生上課有了追求的目標,較會認真聽課,且與老師的互動也會增加。當學生考取證照時,成就感就會提高,自信心也相對的增加,進而往後各項知識學習的意願自然也會提高。

4.言行一致:有時學生會跟我說,某某老師在期初上課時說了課程成績計算方式,但在期末總成績計算時,因為一次請假,老師當面同意,卻忘了記錄,結果被當了。個人覺得老師在上課時所說過的話,學生都會將其記憶在腦海中,所以個人一直鞭策自己能做到謹言慎行,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學生一輩子,不可忽視。

5.與同學常溝通、建立上課良好氛圍:個人覺得課程內容教授的好壞,並非只取決於老師準備的充分與否,學生是否能配合,才是關鍵因素。以個人的經驗,會不定時在課堂上詢問學生是否對於課程的教授方式有無需改變或改善的地方,可提供自己在往後授課方式調整之參考,也使同學能夠較有參與感。上課的過程中,除專業知識的教授外,個人也會提供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經驗,吸引同學的注意力,使課程能在於愉快互動的氣氛中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