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應用外語系-潘佳幸老師


潘佳幸.jpg



在應外系已進入第十年,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獲得教學優良教師的殊榮,回想起剛教書時的我與現在的我,教學經驗的累積讓我更能自若地與學生相處,慶幸的是,對於這份工作的熱忱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逝,這個從小就嚮往的行業讓我在人生當中獲益良多,抱著「做善事」的心態,其實我真實體會到的是教學相長的重要性。
每年學生來自不同背景,有著不同的能力,或許素質並不如期待,但是對於學生,該重視的並不是起點行為,而是學習過程。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普遍較為被動,程度原本不佳,不知道如何學習,或學習動機不強,老師願意用心與他們互動其實比任何的教學法重要,尤其是要「不怕花時間在學生身上」,這樣能讓學生感覺到不被放棄,感覺到希望。每當學生不管是不預期或者約定好來尋求課業上或者生活上的協助時,如果老師能因為被學生信任而進一步瞭解他們的需要,師生的互動就會暢通,因為他們願意親近老師,自然而然的,對於老師的要求與期待,他們會因為信賴而願意去達到。在每次的付出當中,我很清楚不會有實質上的報酬,沒有做研究時的成就或獎勵,但是在傾聽學生問題的時候,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經驗,也刺激我必須一直思考還有調整面對事情的態度,在幫助學生的同時得到了學生的信任,這些反而讓我在小小的生活圈裡頭,更貼近下一代的想法,也有助人的快樂。這樣的過程是互利的,是正面的。
除了用心外,要真心來感動學生,每當我不經意地關懷學生的近況時,我是真的想知道他們過的好不好,跟著他們笑,跟著他們難過,跟學生在一起時,除了課堂上我必須是個嚴格、認真的老師外,私底下,我們就像朋友和家人,分享秘密,我不會刻意隱藏自己的事情,隱藏自己的感動,有時學生看到我的部落格文章,知道我最近的心情,他會刻意來找我,不為自己的事,只想給我打氣與鼓勵,我們彼此就是在真心對待中,增進關係,我也發覺這樣的學生上我的課時越發認真。
最後是細心,對於自己的教學要處處細心,在教材上要求自己要適時適量,教法要因人而異,答應學生的事情要確實做到,不給錯誤的知識或訊息,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要有足夠的敏感度,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動機,及時給予幫助,如果能主動發現學生的問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即使學習成就再低的學生都不喜歡當隱形人,所以在一開學時,努力記住學生的名字,是我接近學生的第一步。
簡言之,老師只要本著用心、真心與細心的待人原則,學生久而久之自然能感受到老師的認真態度,並進而效尤。即使學生的程度無法突飛猛進,也能循序漸進改善。我們能期待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改變之後,進而能影響其往後的生活與工作態度。這樣的結果才是教學的最大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stus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